第一届“知识论工作坊”成功举行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07-05
本网讯(通讯员:汪之凡)2019年6月21日至23日,第一届“知识论工作坊”在武汉大学振华楼B214报告厅举行。本次工作坊由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和武汉大学美国哲学研究中心主办,会议主题涉及知识与价值、知识合理性等当代知识论的相关问题。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云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大学的10余位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潘磊副教授主持开幕式。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朱志方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向各位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预祝本次工作坊成功举办。
本次工作坊共分为三场。第一场6月22日上午在哲学院B214报告厅举行,由华东师范大学葛四友教授主持。
上海大学刘小涛老师的报告题目是:信念何以瞄准真理。刘老师的报告试图说明,对“信念瞄准真理”这一箴言,以往的认识论讨论中存在三种解释:概念真理解释;构成性解释和规范性解释,而这三种解释都面临着解释和辩护方面的困难,刘老师试图提出一种全新的倾向性解释,认为信念瞄准真理是信念作为一种心理状态的自然倾向。陕西师范大学的王晶老师就倾向性与本性的区别对刘老师的报告提出了精彩的评论。
上海财经大学方红庆老师的报告题目是:实用入侵的三个解释模型。方老师的报告先后考察了对于KA原则的两个主流解释:信度还原论和推理倾向论,认为这两个解释面临着各自的理论困难。于是方老师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模型:断言倾向论,主张信念是一种以真为目标的断言倾向。华南师范大学的尹维坤老师就实用入侵的实质困难对方老师的报告做了进一步补充。
武汉大学潘磊老师的报告题目是:实用主义的入侵与智识主义的命运。潘老师的报告认为传统的智识主义坚持可错主义观念,但面临着实践派的挑战,从而主张智识主义应当转向不可错主义,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概念。上海大学的刘小涛老师结合笛卡尔式的确定性知识概念对潘老师的报告做了精彩的评论。
当天下午工作坊研讨的第二场由云南大学喻郭飞副教授主持。
东华大学何朝安老师的报告题目是:Ability without possibility。何老师首先介绍了Spencer的可能性-能力原则(Poss-ability Principle),并考察了Nguyen基于镜像原则(snapshot principle)的反驳。何老师认为Nguyen的反驳并不成功,而Spencer的证明存在含混性(equivocation)的缺点,最后何老师通过给出形而上学不可能的行动例子反驳可能性-能力原则。上海大学的刘小涛老师就能力的解释力度做出了精彩的评论。
武汉理工大学的杨海波老师的报告题目是:弗雷格的定义观与分析悖论。杨老师首先对弗雷格的定义观做出了哲学史的细致梳理,并认为弗雷格受分析悖论的影响,与后来的奎因在对分析性概念的批评上如出一辙。湖北大学的王振老师就弗雷格文本中的一些问题做出了精彩的评论。
陕西师范大学的王晶老师的报告题目是“可知性悖论:模态词‘可能’消失之难题”。王老师首先介绍了可知性悖论,并先后考察了学界的三种解决方案:弱化知识的事实性、质疑知识对合取的可分配性以及修正可知性原则。王老师认为第三种解决方案是解悖的正确途径,并强调知道算子的时间特性是解决该悖论的关键。东华大学的何朝安老师就具体的论证过程做出了精彩的点评。
中央美术学院的孙骞谦老师的报告题目是:注意与知觉视角性特征。孙老师先后考察了表征主义框架下,对于知觉的视角性特征的两大解决性方案:投影式理论和视觉开角论。孙老师认为这两种都存在着各自的困难,并认为注意建构论是一种更优的解决方案。厦门大学的蔡海锋老师就如何理解视角性对孙老师的报告做出了进一步补充。
第三场工作坊研讨6月23日在哲学院B214报告厅举行,由武汉大学潘磊副教授主持。
厦门大学的蔡海锋老师的报告题目是:知识作为自然类。蔡老师通过考察“知道”在自然科学中的因果解释角色和语义特征,认为“知道”具有自然类词的基本特征,并且是一种有层次的自然类。湖北大学的王振老师就克里普克关于专名的讨论对蔡老师的报告做出了进一步补充。
云南大学的喻郭飞老师的报告题目是:道德分歧的本质及其解决。喻老师首先介绍了道德分歧(moral disagreement)及其与怀疑论、相对主义的关系,并从知识论的角度入手,对道德分歧的本质进行考察,提供了可能的解决之道。华东师范大学的葛四友老师就元伦理学中的认知主义与非认知主义之争对喻老师的报告做出了精彩的点评。
厦门大学的黄俊维老师的报告题目是:怀疑论者何以处世。黄老师通过先后考察怀疑论者实践的三种可能方案—保守主义、分离主义和虚构主义,提出虚构主义是更为可取的一种实践方案。华南师范大学的尹维坤老师就全局怀疑论(global scepticism)和局部怀疑论(local scepticism)的关系对黄老师的报告做出了精彩的点评。
工作坊后,上海大学的刘小涛老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并代表与会学者对金沙集团1862cc成色与武汉大学美国哲学研究中心表达了感谢。至此本次工作坊圆满落下帷幕。
(图片提供:马浩然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