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来金沙集团1862cc成色讲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8-12-21

本网讯(通讯员 赵欢)2018年12月13日晚,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在金沙集团1862cc成色B214报告厅为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师生们带来一场主题为“《论语》诠释与儒学建构——以历代学者对《论语》中两段材料的诠释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吴根友院长主持。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副院长黄超,以及30余名学生参加了讲座。

首先,肖永明教授从论述中国的经典诠释传统出发,希望透过历代学者的《论语》诠释考察思想学术建构、演变的过程。他认为,导源于“述而不作”的治学传统以及崇拜圣贤的心理惯性,儒家学者往往是在注疏、训解、阐释经典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思想观念并建构其理论体系。《论语》成为历代诸多学者建构其理论体系的重要诠释资源。肖永明教授详细阐述了历代诸多学者对《论语》中“今之学者为人”这段语句的诠释,并分析这些诠释对宋代儒学的内倾取向所产生的影响。他指出,先秦汉唐时期学界对“为人”的理解大多以荀子之说为基调,对“为人”进行了否定性的理解,但也存少数正面理解。北宋至南宋初,学界对“为人”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但大多数学者并不将“为人”作贬义理解,即使存在贬义理解,其贬斥色彩也不强烈。但后来,随着朱学的兴盛与传播,朱熹对“为人”之学的否定理解逐渐占据主流地位,为众多学者所认同。肖教授认为,对“为人”诠释的这种变化,与时代思潮与学术风尚有密切联系。北宋政治改革失败及当时学者围绕北宋政治事件所进行的反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者们的理论思考方向,导致宋代儒学发展的“内倾”,即儒学的重心从对外在的现实世界、社会政治实践的关注,转向了对内在的精神世界、心性道德修养的探讨。对“今之学者为人”诠释的变化,反映了宋代儒学内倾的过程。

随后,肖永明教授列举阐述了历代学者对《论语》“攻乎异端”章的诠释及其儒学建构。他认为,自汉代以来,这些诠释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认为学习、专攻异端是有害的;二是认为应攻击消灭异端以避免异端之害;三是认为攻击异端是有害的,主张昌明儒学则异端自不能为害。肖教授从历代“异端”内涵的变化考察儒学的演进,以及历代学者对儒学发展方式的思考。

最后,肖永明教授强调,儒学的发展、演变离不开对经典的不断诠释。但是,采取的思路应该是透过历代学者的经典诠释成果,去发掘作者思想观念的形成与时代学术环境、学术思潮的关系,进而把握儒学的历史演进与时代脉动。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