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王文方教授第一场线上讲座成功举办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2-04-17
本网讯(通讯员 依旧)2022年4月16日晚,金沙集团1862cc成色“逻辑与哲学系列讲座”第21讲通过学术志平台成功举办。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一级特聘教授王文方做了题为“元哲学问题探讨——对Williamson哲学知识论的批评”的讲座。本次讲座由金沙集团1862cc成色陈波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助理研究员胡兰双博士担任评议,来自全国各地600多人在线上参加了这次讲座。
讲座伊始,王文方教授谈到了元哲学问题对于当代哲学研究的重要性。元哲学问题又被称为“哲学的哲学”,不仅体现着哲学家对于哲学发展的反思,更决定着一个时期哲学研究的主题和研究方式。特别是在当代,哲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不协调日渐凸显,在此背景下,威廉姆森于2007年出版了专著《哲学的哲学》,在其中提出他的三个元哲学观点:哲学与各种科学在讨论主题上的差异,并不像一般所假设的那么大;哲学与各种科学在方法论上的差异,也不像一般所假设的那么大;哲学的数据(data),即直观或直觉,只是一般所谓“判断”,其内容和认知基础并非哲学所独有,且通常可靠。本次讲座的主题便是对其中第二个观点的质疑和挑战。
接着,王文方教授对威廉姆森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受语言转向的影响,传统观点认为哲学问题都是语言和概念上问题,追求哲学知识的方式是先验的方式。但自然科学命题是综合的,需要借助经验去证成。而威廉姆森认为,以上观点所预设的“哲学的方法论就只是先验方法论”是错误的,单凭语词理解和概念分析的方式(即先验方式)不能获取任何哲学知识。他以形而上学模态知识为例,认为像是“每一个母狐狸都是母狐狸”这样的命题,在形而上学模态知识中被认为是必然真的命题,但却不能通过概念分析的方式获得这样的知识。他举Peter和Stephen两位哲学家做例子,用以说明了仅仅在先验论证的方式下,“理解—信念链”不必然成立,由于知识蕴含信念,因此也无法建立“理解—知识链”。而哲学家获取形而上学的模态知识的方式是我们日常处理反事实条件句所使用的“离线的想象-模拟”方式,这种方式与其它学科追求知识的方式差异并不大,哲学家只是更系统和更严格地应用这些方法罢了。这样获得的知识即非先验、也非经验,而是一种椅验(armchair)知识。所谓椅验的知识,即经验在其中起到启动和构成的作用而非证据的作用。
紧接着,王文方教授对威廉姆森的观点提出了反驳。他同意威廉姆森所述的“理解-同意链”不必然成立,因而“理解-知识链”不必然成立。但他仍以Peter和Stephen为例,论证了“离线的想象-模拟(甚至加上理解)-同意链”也不必然成立,因而“离线的想象-模拟(甚至加上理解)-知识链”不必然成立。即是说,如果威廉姆森对先验方式的批判论证成立,那么,按照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构造论证来批判他所提出的“离线的想象—模拟”方式,如果先验的方式不能帮助我们获取哲学知识,那么椅验的方式也同样不能。
讲座的最后,王文方教授对威廉姆森所提出的“椅验知识”进行了系统的评估,他认为在获得形而上学模态知识方面,威廉姆森所提出的“离线的想象-模拟”方式(椅验方式)并不比意义理解的方式(先验方式)更可靠。“离线的想象-模拟”方式仅仅是处理常见类型的反事实条件句的可靠方式,而形而上学模态知识仅仅是十分特别的或罕见的虚拟条件句,我们从常见类型的虚拟条件句所培养出来的“可靠”认知能力,未必会顺理成章成为对不常见类型的虚拟条件句的可靠认知能力,甚至有可能会在判断后者时经常出现错误。在大多情况下,形而上学的模态可能命题关心的是遥远的可能性(remote possibility),用想象模拟的椅验方法去获得哲学上的模态知识可谓机会渺茫。其实,对意义的理解(或概念的掌握)可以被看做是某种认知能力的获取,并且有程度的不同,在这样的理解下,威廉姆森所谓椅验的方式就是一种先验的方式。
在评论环节,南开大学胡兰双博士的评论包含两点:首先,从听众的角度对王文方教授的讲座做一个简短的概述;其次,就本次报告所涉及的威廉姆森元哲学观点以及王教授的反驳观点进行了探讨,主要谈及三点:第一,威廉姆森所反驳的“哲学问题都是语言或概念的问题,追求哲学的方式本身是先验”这个观点是不是在树立稻草人?第二,威廉姆森对于先验方法的批评论证,本质上并不是哲学方法论上的反例,而是哲学立场的不相容,因而不能达到反对先验方法的目的。第三,围绕如何理解威廉姆森所使用的“armchair”这个词,她提出了不同于王文方教授的理解。
互动环节中,王文方教授对几位听众的问题做了耐心的解答。
最后,主持人陈波教授对王文方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他指出,王文芳教授的讲座细致、深入、清楚,让我们受益匪浅,同时希望大家继续关注王文方教授4月24日的第二场讲座——《三值语义多元主义》。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 吴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