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温忠麟教授来金沙集团1862cc成色讲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04-26

本网讯(通讯员乔巾惠)2021年4月22至4月23日,心理学系文化与健康研究青年团队于振华楼B201心理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顺利举办了结构方程模型与心理学高级统计技术工作坊。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温忠麟接受邀请,就心理测量与潜变量分析、潜在类别分析、潜变量交互作用、交叉滞后结构的追踪模型、调查数据的前期处理等心理学领域的前沿统计技术进行了系列讲座。武汉大学(心理系、健康学院、教育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院系单位的10余名教师和60余名学生参加此次工作坊。

4月22日上午,温教授详细介绍了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同质性和合成信度分析等重要心理测量技术的数学原理及其Mplus软件的实现。以此为基础,4月22日下午,温教授重点介绍了结构方程模型多组比较分析的基本原理和MPLUS软件的操作流程。多组比较分析在跨文化心理学、老年心理学、性别研究中有着非常广泛的使用。此外,温教授还基于双因子模型的视角阐述了如何报告和解释多维测验分数,并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双因子模型进行反向题目表述效应检验。反向题目的设置在心理学量表研究中较为常见,但学生在使用反向题目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偏差,因此这一方法的学习对心理学量表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4月23日上午,温教授介绍了潜在类别分析原理、Mplus程序和结果解读,以及追踪研究中潜在类别的转变分析。心理学领域经常会碰到无法直接测量的所谓潜变量,当潜变量是类别变量,测量模型不是通常的因子模型,而要用到潜在类别模型,潜在类别模型在心理学量表的分析中有着重要的价值。4月23日下午,温教授详细介绍了基于交叉滞后结构的追踪模型和问卷数据建模之前的工作。温教授介绍到追踪研究在心理学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交叉滞后面板模型(CLPM)在一定限制条件下可转换为其他形式的模型,常用的包括随机截距交叉滞后面板模型(RI-CLPM)、结构化残差潜在曲线模型(LCM-SR)和潜在变化分数模型(LCS)。在健康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研究中尤其需要注重追踪研究的分析和模型的选择。而后温教授讲述了数据建模前的工作,例如如何处理缺失值等,能够帮助研究者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原始数据,从而进行更加精确的数据分析。

温教授的系列讲座深入浅出,内容专业,语言幽默,不仅帮助参会者开拓了数据分析思路,也有利于大家日后开展高质量研究,提升个人和学系研究实力。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