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刘曙光副主编来金沙集团1862cc成色讲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12-31


本网讯(通讯员黄丹阳)2019年12月30日上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刘曙光博士应邀在金沙集团1862cc成色B214报告厅做了“新文科、学术共同体与学者治学”主题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吴昕炜副教授主持。

首先,刘曙光老师根据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时代特点指出,新文科建设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新文科以多学科的视阈融合为基础,体现了四个方面的“新”:其一,在人文精神的主题方面,新文科将传统的人文关怀与最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其二,在教育培养的模式方面,新文科重视社会对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其三,在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构建方面,新文科鼓励自主创新和综合创新;其四,在学科的开放、交叉和融合方面,新文科要求新的研究理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有利于重建跨学科的知识统一性。

刘.jpg

刘曙光老师进一步阐明,从传统文科到新文科的发展体现了思维方式与方法的转换。从研究方法来看,新文科运用复杂性方法整合了传统文科的简单性方法,深化了文科的内部融通;从思维方式来看,不同于以还原论为主导的传统文科思维方式,新文科思维方式以“分析—综合”的还原论为基础、以“联系性—系统性”的整体论为主导。新文科的内容和方法不是多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在新文科建设中,系统性、整体性研究是学术创新的关键。

接着,刘曙光老师指出,与新时代新文科的特点相适应,新建、重构学术共同体和研究平台有利于调动学者能动性、推进学术创新、引领学术风尚。在尊重学术的前提下,学术共同体应当在学术实践中形成共识和规范,在积累传承与开放交流中实现学术创新。他结合学术期刊平台的发展实例指出,在新文科所带来的学术共同体和学术平台的调整背景下,当代学者要积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主动参与、融入、建构学术共同体。

最后,在交流互动环节,刘曙光老师就期刊选题与跨学科的关系、学术性与现实性的融合等问题进行了回答。刘曙光老师强调:一方面,学者的研究需要将学理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另一方面,学术期刊也要善于凝聚学术共同体,以扩大学术影响力和传播力。

刘曙光老师的主题讲座将理论与现实密切结合,重点阐发了新文科建设、学术共同体构建与学者跨学科研究的积极意义。本次讲座既为同学们启发了学术研究中的理论思考,也为大家丰富了学术创新上的思想空间。

(供图:宋柏杨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