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美学教研室贺念老师为师生开展“现象学美学视野下的当代美育”讲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3-11-04
本网讯(通讯员 刘浩)11月1日下午,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副教授、美学教研室主任贺念老师在金沙集团1862cc成色B214报告厅做了题为《现象学美学视野下的当代美育——兼论珞珈美学传统中的美育思想》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第三届“游艺·致美”研究生系列美育主题讲座的第一期,由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刘子淇主持,院内外400多位师生以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贺念老师从美育作为当代人文社科领域的热点问题,以及现象学美学作为当代美学热门潮流的背景出发,引出了本次讲座的核心问题:从现象学美学的视角出发,如何理解当代的审美教育?
围绕这一问题,讲座正文以“什么是现象学”、“现象学美学的发展脉络”、“席勒的美育思想”、“现象学美学视野下的当代美育”、“珞珈美学传统中的美育思想”为线索展开。
在讲座第一部分,现象学被解释为“对各种现象以及事物的各种显现方式给出说明的学说或科学”,这一学说在胡塞尔处体现为对意识的结构及其发生学的历史条件进行全面描述,在海德格尔处则体现为让现象作为“自身显示者”从其自身出发被看见。经过对现象学提纲挈领的介绍,贺念老师阐述了学习现象学的重要意义:其一,现象学是现代欧陆哲学的主要代表,且与分析哲学在起源上有深厚的亲缘关系;其二,现象学既是作为第一哲学的本体论,又是可以指导具体研究的方法论;其三,现象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对现象学的学习,同时也促成着现象学自身的发展。为了帮助同学们进入这门重要的学说,贺念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作为现象学基石的意向性概念以及现象学的四条基本原则——“直观作为‘一切原则的原则’”;“回到事情本身”;“有多少还原,就有多少给予”;“有多少显现(Schein),就有多少存在(Sein)”。
贺念老师在讲座第二部分讲解了四位代表性现象学美学家——盖格尔、英伽登、杜夫海纳、海德格尔的核心思想。作为现象学美学创始者,盖格尔区分了“事实论美学”与“价值论美学”,批判了以心理学美学为代表的“事实论美学”,主张对审美对象进行现象学本质直观,从而揭示审美价值的一般结构。英伽登将意向性分析和现象学还原方法运用于文学作品,揭示了作为“意向性对象”的文学作品,它既区别于实在客体又区别于观念客体的存在方式,首次建立了完整的现象学美学体系。杜夫海纳将胡塞尔的意向行为-意向对象结构转化为“审美经验-审美对象”的循环,但只承认审美对象在审美经验中呈现,拒绝将审美经验视作一种构造性意识,从而审美经验须从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方面得到把握。在杜夫海纳看来,我们在艺术作品中所把握到的美,不是滑向主观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审美价值”,而是审美对象自身的本真性完成。作为现象学美学的高峰,海德格尔同样从真理在作品中的发生的角度理解美,但相较于杜夫海纳将审美经验局限于“审美知觉”,海德格尔的审美经验指向“对生活世界所有可能的现实经验”,从而使审美经验的现象学结构的有效性不受制于特定的审美知觉以及作品的特定内容。
讲座第三部分,贺念老师概括了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的主要内容。该书的四部分内容层层递进:首先提出解决政治问题的出路在于通过艺术进行感性启蒙,实现人类性格的高尚化;继而提出这一感性启蒙的基础在于调和人类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游戏冲动;当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被调和,也即形式上的最高理想与现实的实在被调和,作为“活的形象”或“活生生的构型”的美也就产生了;最后,处在审美状态中的世界就是“审美显现(Schein)”的世界,这种显现向着理想世界进行超越,但并不脱离现实世界,它是实在与形式、有限与无限、被动与自由的结合,是一切美的艺术的本质。这个审美显现的世界既不是没有自由的物质世界,也不是通过强制而实现自由的道德世界,而是一个“通过自由给予自由”的世界。与康德哲学中美学仅仅扮演从知性世界到理性世界的过渡角色不同,席勒心目中的美学是对知识与道德、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是最高最完满的哲学。
结合海德格尔全集第82.2卷《研讨班:康德-莱布尼茨-席勒》对席勒“审美显现”概念的阐发,贺念老师在讲座第四部分传递了现象学美学对当代美育的启发。首先,“有多少显现,就有多少存在”这条现象学基本原则也成为了理解美育的核心原则:如果人实现自由以及完满人格是通过游戏于审美显现的王国,那么现象学就是一条最好的揭示“审美显现”与“人的存在”之间的本质关联的方法论学说;其次,“美”的实现就是通过艺术显现来完成对自身存在的闪耀,这意味着美不是一种现成的标准或属性,而是有待创造的“人之存在的完美实现”——最终,艺术所揭示的,以及美育所要求达到的,乃是“本真性的存在”。
在讲座第五部分,贺念老师介绍了珞珈美学传统开端处的三位学者,朱光潜、方东美、范寿康先生的美育思想。朱光潜先生于国家危难之际任教于武大,深知洗刷人心、造立新人之重要,而艺术是培育社会改造所需要的理想人格的关键。除了在课堂讲授《英诗金库》等课程外,朱先生还通过其生活情趣、书信往来,言传身教其美育理念,陶冶了一代青年人的心灵。方东美先生汇通东西,视宇宙、生命、美感为一体,以美育融贯生命之“情”和宇宙之“理”。范寿康先生既是美学家又是教育家,视美为我们在物象的观照中所感到的生的肯定,并形成了以情感陶冶为核心、美育独立为原则、塑造“理想的人”为目的的生命美育观,和以“情智合一”为原则、以艺术教育为手段的美育方法论。百年以来,开端处的宏大气象鼓励着一辈辈后学传承和发扬珞珈美学传统。
互动环节,贺念老师就同学们提出的“现象学美学会否导致对差异性、个体性的过度强调?”、“是否只有完全被充实的审美直观才是真的闪耀?”、“杜夫海纳对‘本真性’的内容规定是否是独断的或片面的?”等问题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应。
在主持人刘子淇对贺念老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后,在场同学与贺念老师合影留念,整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摄影:郭虹妍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