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国内学者研讨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性发展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7-11-08
2017年11月4-5日,第五届中哲、西哲与马哲专家论坛在武汉大学弘毅大酒店举行。论坛由国社会科学杂志社、金沙集团1862cc成色联合举办,主题是“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性发展”。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性发展,并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论文。
开幕式先后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及编审柯锦华、金沙集团1862cc成色院长吴根友先后主持。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陶德麟致辞。他指出,这次会议是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的一件盛事。会议是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举行的,与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完全一致,新时代让哲学担负了新的使命。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人类解放的正确方向和指导,我们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就必须有广阔的世界观和深邃的历史视野。没有对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深入研究,我们也不可能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更谈不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哲学。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赵雪梅在讲话中对各位来宾表达了热情的感谢和欢迎。她指出,中国哲学界通过这种专家论坛的形式,开展相互对话,这正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希望这样的活动能进一步促进中国哲学的繁荣发展。她对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的发展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在随后的主题发言环节,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国学院教授郭齐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谢地坤和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先后发表自己的研究心得。
郭齐勇教授回顾了百年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设过程,总结出中国哲学的特质。在研究心态和方法上,他提议研究者应当认识到理解的历史性与诠释的相应性,确立“中国哲学”学科的主体性与中西哲学的对话性。一方面,要注重思想训练与思想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批判应当以同情的了解作为前提,对传统哲学应作同在性的、相干性的批评和反思。
中国人民大学谢地坤教授指出,这个时代是中国的哲学从“照着讲”到“接着讲”的重要的契机,哲学始终面对人类的共同问题,而全球各地又以其历史文化背景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多元的哲学形态。中国学界应当高度关注科技的发展,意识到近现代以来,科学推动了哲学的前进。在当代中国的哲学界,哲学的范式转换势在必行,哲学的进步只有在精神充分自由的时代才能实现。
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讲述的主题是“构建引领新时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他指出,中西马因问题而聚,因互补而兴,因互见而深。他以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功底,生动地诠释了十九大会议的精神,并且指出,39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体现了一种哲学:人民共创共享共治的哲学。
北京大学韩水法教授作了精彩的点评。他指出,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不能是为中国化而中国化,而应当是面向现实、以问题为中心的中国化。
在讨论环节中,姚新中、陈少明、赵士发等教授就科技革命时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多元现代性如何可能、当代中国的中哲、西哲与马哲学者的身份认同与焦虑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在两个半天的时间里,与会专家分成4个小组从多个维度探讨了中西马会通的可能性和研究路径,有的学者从自己研究课题入手,展示出了中西马互释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案例。学者们普遍意识到中西马的会通应当以问题为导向,研究者要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包容的精神,处理好哲学与哲学史之间的关系问题等。
在由中国人民大学郝立新教授和湖北大学江畅教授和共同主持的闭幕式中,北京大学赵敦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邓晓芒教授和武汉大学吴根友教授分别作了发言。
赵敦华教授的发言主题为:“历史法学派批判:黑格尔和马克思”。他首先阐述了黑格尔批判历史哲学的背景,继而指出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分析历史法学派,即:历史法学派与启蒙思想家、与德国浪漫主义以及与康德的关系。最后,他分别从人性、奴隶制和婚姻的具体实例出发,比较了黑格尔和马克思对历史法学派的批判,指出马克思对历史法学派的批判是对黑格尔的继承。
邓晓芒教授的发言主题为:论康德哲学对儒家伦理的救赎。他首先阐述了康德对伪善问题的揭示,指出康德所讨论的人性问题已经揭示人性的结构性自欺,指明意志自由乃是人性问题的根本标志。继而,他对儒家伦理对待“乡愿”(伪善)的态度进行分析,认为儒家对“乡愿”的批判没有深入到人性自欺结构内部。最后他揭示了康德对儒家伦理的拯救,主要包括康德对荀子人性观点和孔孟人性观点的纠偏。
吴根友教授的发言主题为:当代中国哲学现状及其反思。他对近四十年来的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一,当代中国哲学新形态。以冯契哲学为例,说明了冯先生哲学的创发性;二,当代中国哲学的诸形上学或本体论,以张世英的哲学为例,阐述其对现代西方哲学“在场与不在场”的借鉴,实现“希望哲学”的创造;三,哲学的类型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趋势,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哲学,即猫头鹰哲学和高卢雄鸡哲学,前者偏重总结和反思,后者则偏向指导和引领。最后,认为,未来中国哲学发展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呼唤新的中国哲学形态,二是高素质的专业哲学队伍将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
接着,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莫斌编辑的主持下,4个小组的代表华东师范大学陈卫平、武汉大学何萍、华中科技大学张廷国和山东大学刘杰四位教授交流了各分场的讨论盛况。最后,大会在下届承办方的代表南开大学翟锦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莫斌编辑的致辞下圆满落幕。(文:郑泽绵 摄影:宋柏杨)